*
首頁

 

04/20 (六)

本日不對外開放

*
旅行記憶-館藏中的修學旅行

2017年院區開放日,本所特別籌劃「旅行記憶-日記中的遊覽見聞」特展活動,其中精選《葉盛吉日記》輔以照片、明信片、旅遊行程表等檔案,再現過往記憶與旅程點滴。現在就依時序跟隨記主/旅者腳步體驗當時該處以檔案重現之各地風情,進行一場奔忙的修學旅行!

*
臺灣俚語與歌謠中的傳統女性

撰文/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歐怡涵 ● 圖/臺史所檔案館

臺灣民間至今仍傳唱許多俚語與歌謠,生動地描寫人民的生活百態,為人朗朗上口。其中也包含了對於傳統女性的刻劃,如未婚女性在家中的地位、女性婚後的辛勤與角色,或傳統女性必須聽從命運安排,隨遇而安的形象,都藉由這些平易近人的文句而栩栩如生。
除了俚語和歌謠,在日常生活中還有更多與歷史相關的素材俯拾即是,等待被發掘與被訴說成一段和臺灣歷史緊密相連的動人故事。以下列舉12則俚語與3則歌謠,配合文字閱讀,並將文字化為口語與聲音,引領今人貼近過去,認識傳統社會中的女性樣貌。

俚語
  原文 解釋
細腳是娘,大腳是女間(kan3)。 大部分家境好的女孩,要綁小腳,才能嫁個好歸宿。家境貧困的女孩,要協助家務,故不綁小腳,以後只能成為別人家的婢女。
查某囝仔人,捻(liam3)斷頭飼(chhi7)也會活。 女孩不需特別照顧,隨便就能活。
大某無權利,細姨交鎖匙。 小老婆受寵,握有經濟大權。
年冬豐收,查某人發鬍鬚(chhui3-chhiu)。 農忙婦女無暇梳妝打扮。
嫁查某子慘著賊偷。 女兒出嫁,陪嫁的嫁妝多,耗用巨大,猶如家裡遭偷盜一般。
娶一個妻,較贏三個天公祖。 在臺灣早期移墾社會,男多女少的情況下,能娶到一個老婆,比有三個玉皇大帝還要好。
查某人,菜籽命。 女孩子的命,就像菜籽一樣,飄到哪裡就落在哪裡,必須隨遇而安。
查甫得田園,查某得嫁妝。 男兒繼承產業,女兒則出嫁時可得嫁妝。
婆婆(ta-ke)有嘴,媳婦(sim-pu7)無嘴。 媳婦必須聽從婆婆的話,不能反駁。
豬不肥,肥到狗。 女兒比兒子長進。
甘願嫁人擔蔥賣菜,不願和人公家(kong-ke)丈夫(ang-sai3)。 女性寧願嫁給窮夫,也不跟別的女性共有一夫。
嫁雞隨雞飛,嫁狗隨狗走。 女性出嫁就要從夫,安於命運。
歌謠
育兒歌
一歲二歲手裡抱,三歲四歲土腳趖(so5)。五歲六歲漸漸大,有時頭燒和(kah)耳熱。七歲八歲真賢(gau5)吵一日顧伊二支腳九歲十歲教針黹驚伊四界去庚絲(ken-si)。十一十二著打罵,者(chia)去者(chia)來那(na2)做衫。十三十四學煮菜,一塊桌面辦會來。十五十六要轉大,驚了跟人去風花(hong-hoa)。十七十八作親戚,一半歡喜一半
青蚵仔嫂
別人的阿君仔是穿西米羅,阮的阿君仔是賣青蚵。人人叫阮是青蚵嫂,要吃青蚵仔是免驚無。別人的阿君仔是緣投仔桑,阮的阿君仔是目珠脫窗。生做美醜是免怨嘆,人講歹尪是吃抹空。別人的阿君仔是住西洋樓,阮的阿君仔是睏土角兜。運命好歹是免計較,若有認真仔的是會出頭。
阿嬤的話
做人的媳婦需知道理,晚晚去睡需早早起。需擱煩惱天未光,需擱煩惱鴨無蛋。煩惱小姑欲嫁無嫁妝,煩惱小叔欲娶無眠床。做人的媳婦著知道理,晚晚去睡著早早起。起來梳頭擱抹粉點胭脂,入大廳拭桌椅。踏入灶腳洗碗筷,踏入繡房繡針黹。做人的媳婦擱也真艱苦,五更早起人嫌晚。燒水洗面人嫌熱,白米煮飯人嫌黑,氣著剃頭做尼姑。若是娶著彼個不孝媳婦,早早就去睡,晚晚擱不起床。透早若是加伊叫起來,就面臭臭。頭髮又擱背在(teh)肩胛頭(keng-kah-thau5),柴屐又擱拖在(teh)腳跟後(kha-chiah8-au7),就吱吱咯咯(khi-khi-khok-khok)吱吱咯咯(khi-khi-khok-khok),起來罵公婆(ta-ke-koan)是老柴頭。

*劉世溫俚語口念與歌謠演唱;李孟勳月琴彈奏與洞簫吹奏


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
電話:(02) 2652-5181 傳真:(02) 2652-5184 【意見表單】【系統管理
Copyright ©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, Academia Sinica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