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
首頁

 

04/18 (四)

本日開放時間 09:00-17:00

*
「輝く麗眸」-從檔案紀錄走入音樂家高慈美的生命
時空旅行」特展旅人-高慈美從求學開始便往來於日本與臺灣兩地,戰後,她是臺灣第一位鋼琴女教授,致力於音樂教育,直到退休後仍投入公益,以悠揚的琴聲發揮撫慰心靈的功能。高慈美所留下的日記、文件還有千餘張的照片由家屬無私的提供臺史所進行整理,全數的資料整編完畢,且開放於臺史所檔案館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,歡迎前往檢索利用。
*
土地文書 七、收據 (含執照、完單)
  1. 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六月 合興庄墾戶陳長順給石門庄現耕佃戶張慶養執照(□字□……□□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35-001 25.2x11 cm)
  2. 光緒六年(1880)六月 咸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拱仔溝庄佃戶黃水寶執照(□字第□……□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31-001 25.2x11.7 cm)
  3. 光緒八年(1882)六月 咸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拱仔溝庄佃戶黃水寶執照(暑字第72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29-001 25.2x11.7 cm)
  4. 光緒九年(1883)六月 咸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拱仔溝庄佃戶黃水寶執照(辰字第□……□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33-001 25.2x11.7 cm)
  5. 光緒九年(1883)六月 咸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焿藔坑庄佃戶金鑑嘗執照(辰字第□……□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38-001 23.5x12.2 cm)
  6. 光緒十年(1884)六月 咸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焿藔坑庄佃戶金鑑嘗執照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53-001 24.7x12 cm)
  7. 光緒十年(1884)六月 咸菜甕墾戶連日昌給拱仔溝庄佃戶黃水寶執照(寒字第□……□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28-001 25.2x11.7 cm)
  8. 光緒十二年(1886)六月 鹹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焿藔坑庄佃戶金鑑嘗執照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1-001 24.5x12 cm)
  9. 光緒十三年(1887)六月 咸菜甕庄墾戶連日昌給拱仔溝庄佃戶黃水寶執照(藏字第51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30-001 25.2x11.7 cm)
  10. 光緒十五年(1889)四月 臺北府新竹縣正堂方給竹北二保土名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正字第6872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8-001 26.3x16.5 cm)
  11. 光緒十六年(1890)五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面字第1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5-001 24x15.5 cm)
  12. 光緒十五年(1889)七月 新竹縣正堂方給竹北二保拱仔溝庄業戶黃水保執照(正字第15□……□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32-001 29x14.5 cm)
  13. 光緒十六年(1890)五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面字第1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7-001 24x14.8 cm)
  14. 光緒十六年(1890)六月 業主張□清給咸采鳳庄櫎崗頂佃戶黃水鏡執照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39-001 23.5x12.2 cm)
  15. 光緒十六年(1890)七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話字第1072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4-001 24x14.8 cm)
  16. 光緒十六年(1890)七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話字第1072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1-001 24x14.8 cm)
  17. 光緒十六年(1890)九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業戶金鑑堂執照(話字第1997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6-001 24x15 cm)
  18. 光緒十六年(1890)九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業戶金鑑堂執照(話字第1997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60-001 24x14.8 cm)
  19. 光緒十七年(1891)六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二保焿藔坑庄業戶金□嘗執照(禮字703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0-001 24.4x16 cm)
  20. 光緒十七年(1891)六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二保焿藔坑庄業戶金鑑堂執照(禮字703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7-001 24x16.3 cm)
  21. 光緒十七年(1891)八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禮字第2175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9-001 26.3x16.2 cm)
  22. 光緒十七年(1891)八月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禮字第2175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62-001 24x16 cm)
  23. 光緒十八年(1892)六月初九日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業戶金鑑堂執照(民字第785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3-001 24.3x14.8 cm)
  24. 光緒十八年(1892)六月初九 新竹縣正堂范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業戶金鑑堂執照(民字第786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6-001 24.3x15.2 cm)
  25. 光緒十八年(1892)又六月二十九日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民字第2052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9-001 24.3x15 cm)
  26. 光緒十八年(1892)又六月二十九日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業戶張兆松執照(民字第2052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0-001 24x14.8 cm)
  27. 光緒十九年(1893)四月 新竹縣正堂葉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小租戶金鑑堂執照(自字地161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2-001 24x14.4 cm)
  28. 光緒十九年(1893)十二月 新竹縣正堂葉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小租戶張兆松執照(自字第382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5-001 24.2x14.5 cm)
  29. 光緒二十年(1894)五月十九日 新竹縣正堂范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小租戶金鑑堂執照(樂字第8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4-001 24.2x14.2 cm)
  30. 光緒二十年(1894)五月十九日 新竹縣正堂范給竹北上二保焿藔坑庄小租戶金鑑堂執照(樂字第8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52-001 24.3x14.6 cm)
  31. 光緒二十年(1894)十一月十九日 新竹縣正堂沈給竹北二保三墩仔粗坑口小佃戶張兆松執照(樂字第343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1-001 28.5x17.5 cm)
  32. 光緒二十年(1894)十一月十九日 新竹縣正堂范給竹北上二保三墩仔粗坑口小租戶張兆松執照(樂字第3439號)
    (本所購藏 T0448D0369_0048-001 24x14.8 cm)
  33. 光緒二十一年(1895) 張逢清給橫岡頂茶佃張金新完單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3-001 23x11.7 cm)
  34. 光緒丙申二十二年(1896)六月 □……□給佃戶張金新執照(□字13號)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34-001 25.2x11.7 cm)
  35. 天運丁酉年(1897)四月 □……□給佃戶張金辛執照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37-001 24.9x11.1 cm)
  36. 光緒二十二年(1896)四月 張逢清給橫岡頂茶佃張金辛完單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4-001 23x11.7cm)
  37. 明治三十五年(1902)五月 張金新給陳阿炎、李石水收據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5-001 23.6x8.2 cm)
  38. 明治三十五年(1902)五月 張金新給李石水收據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6-001 23.6x8.2cm)
  39. 明治三十一年(1905) □……□給佃戶張金新執照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36-001 24.8x10.7 cm)
  40. 庚年八月初四日 收回張兆松串票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7-001 23x8.2 cm)
  41. 八月初二日 鄭杰關於張兆松之字條
    (本所購藏T0448D0369_0068-001 23x14.8 cm)

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
電話:(02) 2652-5181 傳真:(02) 2652-5184 【意見表單】【系統管理
Copyright ©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, Academia Sinica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