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
首頁

 

03/29 (五)

本日開放時間 09:00-17:00

*
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
牡丹社事件中的石門古戰場,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。(圖1)除了紀念碑上「澄清海宇還我河山」的文字,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,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?大清帝國、臺灣、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?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?接下來隨著「時空旅行」特展旅人-沈葆楨的腳步,走入石門古戰場,探尋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源由,瞭解沈葆楨來臺善後與建設的歷史背景。
*
石井光次郎文書
內容摘要:

石井光次郎文書,主要包含日記,記事時間始於大正6年(1917)至大正9年(1920),共四年份,一年一冊,合計770頁。期間石井光次郎在臺灣總督府所擔任的職務包括秘書官、參事官等。日記記錄的內容主要與所負責的政務、同僚間及友人的往來互動有關,例如與時任民政長官下村宏等人餐敘之事即常見於日記中。本項總督府官僚的親身記錄,對於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殖民政策、日籍官僚人際網絡而言,是非常獨特且珍貴的第一手史料。

檔案產生者:

石井光次郎(1889-1981),日本福岡縣人。1914年從東京高等商業學校專攻部畢業後入內務省,擔任警視廳保安部交通課長及保案課長等職。1915年12月起轉任臺灣總督府秘書官、參事官、外事課長等職。1922年辭官後進入朝日新聞社,1945年5月出任該社專務取締役,11月退社。1946年起代表日本自由黨競選眾議院議員,除第24屆選舉外,在第22屆至第32屆選舉中都順利當選眾議院議員,並曾多次入閣擔任商工大臣、運輸大臣、國務大臣等職。此外,在1967年至1969年間亦獲選為眾議院議長。其自傳性的著作包括1976年自政界引退刊行的《回想八十八年》、《思い出の記》,以及石井久子編輯的《追悼石井光次郎》(自行發行的非賣品)。

實體數量:

微縮膠捲2捲,計770頁影幅。

海外典藏/合作單位: 徵集方式:

本日記原存日本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,屬於「石井光次郎關係文書」一部分。2008年12月,由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檔案文獻團隊親赴該館,實地查看相關的檔案內容,確認與臺灣的關聯性及史料價值,並透過重製微縮膠捲方式取得,再交由團隊所屬臺史所檔案館典藏。

執行團隊:

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(檔案文獻)

取用方式:

檔案文獻團隊徵得之海外資源,交由所屬單位臺史所檔案館典藏,已完成檔案整編與著錄,目錄開放於臺史所檔案典藏系統供各界查詢,並以微捲輸出之影本於館內閱覽室提供閱覽服務。有關檔案典藏閱覽服務各項資訊,請詳見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網頁。


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
電話:(02) 2652-5181 傳真:(02) 2652-5184 【意見表單】【系統管理
Copyright ©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, Academia Sinica. All Rights Reserved